构建智慧课堂 走智慧教学之路
- 山东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一、案例概述
临清市明德中学是2015年6月经临清市政府、临清市教体局批准并投资兴建的一所初中学校。建校初,学校便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以人为本、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将完美人格教育、尊重教育作为德育核心,并以丰富多彩的德育形式与文体活动为载体,实施大德育教育,让每位学生都能够享受高尚、享受学习、享受运动、享受艺术、享受劳动、享受成长,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为进一步适应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新形势,借助“双减”背景下的教育契机,我校不断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加快智慧校园建设进度,在学科融合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将信息化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使原本单一独立的学科变得有了温情,用智能化手段辅助教学,最终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智慧教学。
二、典型做法及工作成效
(一)数据赋能,助力双减——数学、物理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
为了落实“双减”政策,严格执行教育部“五项管理”内容中的作业管理要求,提升教师全面优化作业设计能力,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我校作为聊城市数学、物理学科智能作业试点单位,切实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助力学科教学带来的便利。
1.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全面推进工作落地
自市教育体育局下发《关于印发<聊城市网络学习空间赋能“双减”智能作业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以来,学校领导在智能作业试点工作安排部署上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智能作业试点工作专项领导小组,切实保障实施过程的顺利开展。
领导小组组织召开了以“如何将教育信息化同‘双减’相结合”、“如何借助信息化工具实现减负增效”为主题的智能作业试点工作学习会、研讨会,共同探讨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借助信息化工具赋能学校教育教学,实现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帮助学科教师正确理解智能作业试点工作的性质和定位,努力在前期筹备阶段就规避掉老师“嫌麻烦”、“走流程”等形式主义问题。

图1 智能作业试点工作前期交流会
2.重视培训理清思路,线上线下同时开花
在智能作业试点工作开展期间,我校高度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多次邀请服务单位人员开展了线上、线下等形式的专题培训和现场交流工作,针对教师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开展针对性培训,从而进一步帮助老师理清思路,推进试点工作的整体进展。

图2 智能作业专题培训
3.后台数据实时跟踪,教学策略及时调整
学校试点学科组密切关注“实际批阅学生数”、“批阅率”、“正确率”、“作答时间”等重要数据,确保数据的连续性和真实性,及时了解学生整体作答情况,提醒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智慧教学提供数据支持。


图3 后台数据实时跟踪
4.规避传统模式弊端,智能作业优化管理
学校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在坚持领导统筹规划的同时,重视教师智能作业批阅的主体地位,引导教师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老带新,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1+1>2的目标。
传统的作业模式缺乏科学性,缺少系统性,题型单一,不易管理。我校将智能作业应用到试点学科后,相关负责校长、主任、学科组长等人随时通过实时大数据报告模块,查看学校的整体作业设计质量、学生作业时长、加强作业完成指导,提高对学校教学过程的实时分析和整体把控。
各试点学科教师也随时通过关注后台“成绩报告”、“作答分析”、“难度”、“题型分析”、“难度与得分率分析”、“知识掌握分析”等多个维度数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目的。
此外学校还通过“批阅率、“得分率”、“正确率”、“累计批阅题次”等各项整体数据把控各班级智能作业开展进度,掌握教师教学质量,针对数据较低的班级,及时沟通相关主任及学科老师了解学生情况,实现学校基于大数据对学生管理流程、教师管理流程的优化完善。

图4智能作业后台数据
智能作业走进课堂,实现了作业少而精,做到减量不减质。错题重现,变式训练,一题多练,多举措达到强化知识点的目的,在练习中掌握,在掌握中巩固,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图5智能作业走进课堂
(二)卫星课堂,快乐成长——英语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
“互联网+教育”是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科技与教育领域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为了实现“互联网+教育”在我校的落地生根,特与北京王府学校联合推出卫星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出一条以信息化为引领,在技术工具的便捷支撑下,打造线上两地互动的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资源共享。

图6卫星课堂走进明德中学
1.卫星连接海外,助力学生成长
卫星课堂,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还只是一个陌生的词语,但在明德中学却已成为司空见惯的课堂教学模式。我校通过开设卫星课堂,打造了领先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让校内学生通过卫星课堂与海外优质教育资源相连接,助力学生学习成长。

图7卫星课堂走进明德中学
2.配套设施完备,助力数据传播
多个摄像头、双块曲面屏幕以及先进的课桌椅,是卫星课堂教室的标配,对面的录播教室也是同样配置,摄像头、曲面屏幕、投影仪和课桌椅一样也不少。老师和学生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发声都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实时传递,声音和影像的接收者几乎身临其境,他们随时可以提问和练习,数据实时传播。
外教老师纯正的口语发音、幽默的语言,使原本枯燥的语言学习变成了一种享受!
卫星课堂采用领先的技术手段,让异地上课教师和学生的声音、影像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呈现,甚至让人物的表情也可以多角度地清晰展现,让远程教学参与者身临其境,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

图8学生认真聆听
来自北京的外籍教师Martin老师带着远在千里之外的孩子们,从英语词汇学习到英文故事分享,层层递进、循序渐进。两间授课教室虽相距千里,但师生之间就这样面对面坐着,听得清看得明,零延迟零偏差,实时同步!

整堂课趣味性很强,气氛非常活跃,学习热情高涨,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与老师互动,同学们的英语学习能力在英语课堂欢乐的学习氛围中得到了提高。
3.积极探索创新,技术引领未来
我校英语老师紧跟时代步伐,注重学科知识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与最新中考要求相结合,更要渗透英语核心素养,体现育人的目标,同时紧跟教育教学信息化提升工程#的要求,做个与时俱进的英语教师。
卫星课堂激发了学校其他学科教师探索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深度融合的热情。大家纷纷表示今后会积极尝试,借助互联网技术服务课堂教学,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智慧课堂和信息化课堂。
技术赋能教育,创新引领未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节节精彩纷呈、充满“智慧”的课堂定会在我校落地生根、绚烂绽放。
三、下一步计划:
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是老师教育教学的有利武器,更是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工具,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优化的服务。
1.数学、物理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作业模式,解放了学生的大脑,解放了老师的双手,有效落实“双减”政策,提高课堂效率,提升课下作业批阅率。学校下一步计划将大力推广各学科融合,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将智能作业和数字校园建设有机融合,将信息化建设和教学机制创新有机融合,进一步优化教研机制、创新教学管理,进一步丰富、拓展新的家校共育途径,提高家长在学校学生工作建设中的参与度,形成符合我校实际特色的应用模式。
2.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卫星课堂会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其他学科。为了更好的拓展学生视野,学校也已经和北京王府学校达成共识,每年会选拔优秀的学生走出临清,走进北京王府学校,与外教面对面交流,与国际零距离接触,让更多的孩子不出国门而能拓宽国际视野。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目前的信息化教学道路刚刚起步,只要坚持就可以走出一条路,相信通过全体明德人的努力,定能换来明德中学智慧教学的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主办:山东省教育厅 技术服务支持:武汉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天喻爱书人现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客户服务热线:400-1166-112
举报电话:(0531) 88928653
Copyright© 2022 sdsjyy.cn.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8044079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698号

